7月21日,国新办举行的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发布会传来重磅消息:“八纵八横”高铁网已建成投产81.5%,高速里程破19万公里……交通这条经济“主动脉”,正强劲搏动着中国发展的活力。
而作为全国首个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,山东交出的答卷格外亮眼——从高铁到港口,从公路到航空,每一项成绩都透着“领跑者”的底气。
高铁3047公里登顶!
不止“县县通”,更是“小时达”生活圈
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.8万公里,山东凭3047公里的高铁版图跃居全国首位,“县县通高铁”的背后,是实实在在的“时空压缩”革命。
日兰高铁
日兰高铁全线贯通后,鲁南地区接入全国高铁网,菏泽到济南最快仅需1小时23分钟;潍烟高铁通车后,烟台北部县市结束了“无高铁时代”,蓬莱到北京的时间缩短至3小时。环鲁高铁网的成型,让山东16地市实现“市市通动车”,省内主要城市间形成“1-2小时交通圈”,与北京、上海等核心城市的“4小时生活圈”也全面打通。
数据显示,济南至青岛的“公交化”高铁发车平均约15分钟一班,这种“随到随走”的便利,正在重塑山东人的工作与生活节奏。
高速8700公里、旅游公路1400公里
不仅快,更要“美”
当全国33条高速主线基本贯通,而山东拥有8700公里的“高速矩阵”,六车道及以上占比提升到40%,实现“县县通高速”,现在正朝着“县县双高速”目标迈进。
最值得一提的是,山东建成1400公里的旅游公路串起齐鲁大地的山水人文,其中沿着威海千里山海公路自驾,将实现50余处景区和23个公路驿站随停随玩。目前,山东已有4条公路入选“国家精品旅游路”,数量并列全国第一,“交通+旅游”的融合,让“赶路”本身变成了“享受”。
港口20亿吨吞吐量霸榜
三个“全球前十”撑起北方物流枢纽
全国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,而山东沿海港口用“十年第一”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硬核实力。2024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,集装箱吞吐量超4500万标箱,连续十年全国第一!
青岛港、日照港、烟台港跻身全球沿海十大港口,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,无人集装箱卡车往来穿梭,桥吊效率比传统码头提升30%;烟台港的汽车滚装码头,每年有数十万辆国产汽车从这里启程远销海外。
260条海上外贸航线让山东港稳居北方港口首位,而小清河复航工程的投用又添精彩——千吨级货船从济南出发,沿小清河直入渤海,实现“河海直达”,让内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近20%,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也因此突破1.2亿吨。
上天入地通全球
“山东造”与“全球需”距离持续拉近
全国航空覆盖92.6%地级市,山东机场数量华东第一。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投用后,年旅客吞吐能力持续上升;济宁大安机场通航,让鲁西南地区告别“无民用机场”的历史。目前,山东3家千万级机场(青岛、济南、烟台)撑起空中骨架,631条航线连接国内外170多个城市,24条国际货运航线更是让“山东速度”飞向全球。
地面上,56条中欧班列正以“钢铁驼队”的姿态拓展山东的“朋友圈”。从济南董家镇站出发,经阿拉山口出境,15天可达德国汉堡。2024年累计超1.1万列的开行量、1100亿元的货值,让“山东造”走进27个国家,“山东造”与“全球需”的距离被持续拉近。
从高铁轨道上的“小时达”生活圈,到港口码头上的“全球贸易网”,山东交通的每一步跨越都不止于“速度”,更在于“价值”——让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在齐鲁大地上高效流动,让“山东制造”更便捷地走向世界,让老百姓的出行更有幸福感。
资料来源:中国政府网、青岛早报、济南日报等
(大众新闻编辑 金雪 整合 策划 王建国 李萌博)
最好的股票配资网站,配资炒股平台网,北京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