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7日,乌克兰战事进入第1220天。与前段时间以色列对伊朗的“快打快撤”式空袭相比,俄乌战争的旷日持久更显沉重。尽管俄军已在约2000公里的正面战线上构建起对乌军的持续压迫态势,但近期进攻节奏出现明显放缓,似乎又进入了一轮“战45天、歇15天”的轮转周期。可以预见,俄军或将在七月中上旬重新拉开新一轮大规模攻势的序幕。
但在这段“蓄力期”中,俄军并未彻底偃旗息鼓,只要侦察到乌军防线露出空隙,仍会迅速果断出手。因此,在兵力日益紧张的情况下,乌军只能将手中最后的预备部队一拨又一拨地投入一线,以图稳住岌岌可危的阵地。
从战况来看,当日有三处动态值得高度关注:
第一,乌军将由美军教官组成的突击营再度派上火线。
据多家俄方信息渠道消息,尽管乌方宣称俄军在苏梅边境的攻势已陷入停滞,但乌军却将第214突击营调往苏梅方向——这是一支原本不用于一线作战的“演训部队”,主要由美军退役教官和战术顾问组成,通常在乌军演习中扮演“假想敌”角色。
战争爆发以来,该突击营仅在库拉霍沃濒临失守之际被派上前线一次,结果损失惨重,不得不迅速撤回西部重组休整。如今再度被派往前沿,说明苏梅战区的局势已让乌军高层别无选择,只能倾其最后的战术储备,死守关键城市,防止苏梅城陷落。
第二,亚速旅主导的反攻在里曼方向遭受重大挫败。
同日,乌军试图在顿涅茨克州北部的列德科杜卜发动反击,希望打破俄军对奥斯科尔河岸线的推进趋势。为此,乌方投入了以激进派“亚速营”成员为主力的第3突击旅,期望依靠其战斗力强悍的名声重塑战局。
然而,俄军第20集团军对这场反攻早有准备,在严密的防御体系和空中火力压制下,乌军反攻迅速溃败。据悉,尽管“亚速旅”部队已被拆解为多支分队分散部署在库比扬斯克和里曼方向,但仍难摆脱战术溃散的趋势。列德科杜卜一线的乌军被逐步压缩至奥斯科尔水库东岸,而桥梁被俄空天军炸毁后,一旦全面崩溃,乌军势必难以带走重装备,只能仓皇撤退至伊久姆方向。
此次仓促反攻虽是背水之举,但也暴露出乌军兵力分配已趋极限。在无法获得持续增援的前提下,这类孤注一掷的反击更多只是拖延时间的策略,而非真正具有反转战局的希望。
第三,乌军再次更换前线指挥官,战区压力显现。
据乌克兰媒体报道,第72机械化旅旅长奥赫里缅科已被撤职,由第59空中突击旅的参谋长赖托尔将军接任。这一变动的发生,显然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方向局势相关。作为乌中部的战略重镇,该方向的俄军推进速度之快,已让乌军高层感到紧迫,不得不在压力下临阵换将,试图稳定军心、调整部署。
而在前线吃紧之时,乌军后方也未能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。根据俄方统计,在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,乌军的坦克出动频率骤降了近40%。这并非单纯出于战术变化,而是源于之前战役中坦克损失惨重——俄方称乌军在那场大战中损失坦克达400辆,就连较为保守的北约数据也确认有接近300辆被摧毁。
为此,乌军如今不得不将残存坦克“改职”当作固定火力点使用,变为临时炮兵工具,从进攻利器沦为防御符号。
不过,也并非全是坏消息。据最新情报,澳大利亚提供的第一批退役“艾布拉姆斯”主战坦克已抵达波兰,正由技术人员加紧检修,预计很快便能交付乌军。首批数量约为49辆,若顺利投用,可暂时缓解乌军装甲兵力的空缺问题。不过,有分析认为,由于该型号为美制标准,其炮弹及配件供应恐难完全匹配乌军现有后勤体系,这也将成为影响其实际战斗力的重要变数。
综上可见,乌军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正愈发严峻。在多条战线上兵力告急的情况下,不得不连出“压箱底”的教官营参战,昔日王牌亚速旅的强攻也无力奏效,而后方装备损耗加剧、临战换将频繁,种种迹象都预示着其在这一轮防御期正陷入全线吃紧的险局。随着俄军完成休整,进入七月后或将重启新一轮主攻,乌克兰方面如何应对,将直接决定战局的下一阶段走向。
最好的股票配资网站,配资炒股平台网,北京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